因人制宜

  根据患者的年龄、性别、体质、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,制定适宜治法和方药的原则,称为“因人制宜”。不同的患者有其不同的个体特点,人的年龄大小、性别不同、体质差异等因素,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,甚至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。因此,中医在临证治病时,非常注重患者年龄、性别、体质差异对疾病的影响,根据由于这些因素导致的病机特点,制定出最适宜病情的治法和方药。

年龄

  年龄不同,则生理功能状况、气血盈亏、病机变化各异,治宜区别对待。

  如小儿生机旺盛,但脏腑娇嫩,气血未充,发病则易寒易热,易虚易实,病情变化较快。因而,治疗小儿疾病,忌用峻剂,药量宜轻,疗程宜短。青壮年则气血旺盛,体质强健,脏腑充实,病发则由于邪正相争剧烈而多表现为实证,可侧重于攻邪泻实,药量亦可稍重。而老年人生机减退,气血日衰,脏腑功能衰减,病多表现为虚证,或虚中夹实。因而,多用补虚之法,或攻补兼施,用药量应比青壮年少,中病即止。

性别

  男女性别不同,各有其生理、病机特点,治疗用药亦当有别。妇女生理上以血为本,以肝为先天,临床上有经、带、胎、产诸疾及乳房、胞宫之病。月经期、妊娠期用药时当慎用或禁用峻下、破血、重坠、开窍、滑利、走窜伤胎及有毒药物;带下以祛湿为主;产后诸疾则应考虑是否有气血亏虚或恶露不尽的特殊情况,从而采用适宜的治法。男子生理上则以精气为主,以肾为先天,病机上精气易亏,而有精室疾患及性功能障碍等特有病证,如阳痿、阳强、早泄、遗精、滑精以及精液异常等,实证应注意祛邪,宜在调肾基础上结合具体病机而治。

体质

  因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环境不同,个体的体质也存在着强壮羸弱、阴阳寒热偏颇等多方面差异。因此,虽患同一疾病,体质不同,治法方药也应有区别:如偏阳盛或阴虚之体,当慎用温热之剂;偏阴盛或阳虚之体,则当慎用寒凉之品;体质强者,病证多实,其体耐受攻伐,故攻伐之药量可稍重;体质弱者,病证多虚,其体不耐攻伐,故治疗宜补,若虚实夹杂,则攻伐药量宜轻。所有这些在临证中尤当重视。其他如患者的职业、工作条件等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,在诊治时也应该注意。